加入僑益大家庭已近一個月,在人力行政中心實習,我的工作職責是支持員工關系管理、培訓開發、企業文化建設等模塊工作開展。樂觀向上的我,雖算不上是一個愛心爆棚的人,卻對義工活動一直有所堅持,為此也想從另一個側面與同事們分享一些參與義工的心得體會。
大學讀的專業是社會工作,一個知名度不高還經常被其他人誤認是義工的專業,雖然是誤打誤撞,也讓我有更多機緣接觸到了志愿者活動,接觸義工。從社團的志愿活動到校外的志愿活動,每一個學期我都努力爭取參加義工的時間。最開始從跟殘障人士一起做活動的害怕和猶豫,到開心的跟他們一起唱歌、玩游戲,是我內心的成長和堅定。后來也慢慢組織社團成員去探訪并幫助麻風病康復患者、去幼兒園進行義教等,或許我們的這些舉措和短暫的留候不足以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或改變,但我總相信再微弱的陽光也可以帶來希望。
回憶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參加的一個位于佛山市三水區的沙梨療養院送關懷活動,療養院位置遠離市區,面積不大,院子很新也算干凈,環繞著住著十幾個麻風病康復患者。在五六十年代,醫療技術條件有限,集中得了麻風病的群體,會被集中隔離在偏僻的村莊或者療養院。初見這群康復者給人的第一印象會略感不安,因為他們的肢體都有一定程度的殘缺。行動不便加上經濟救助少,他們過得并不容易。我和我的社員們在療養院關懷活動中,不只是陪伴這些老人們聊天說笑,大家更希望可以給他們日常生活帶去更多多幫助,于是大伙給老人搞衛生,清洗那些陳舊的蚊帳、廚具,幫他們做飯,陪他們下棋唱歌,考慮到老人們身體的不便性,我們也提前安排了簡單合適的游戲和活動,給他們餅干和獎品,雖然游戲很簡單,但是他們都很是開心,還對著我們開懷大笑,易于滿足;當然我們也特意準備一些小表演,雖然不算很出彩,但老人們都微笑著為我們報以掌聲。臨走前大家都送上自己為老人們準備的實用生活用品作為小禮物,物品并不算值錢,但是每一份都是經過社工們精心準備而來,物輕情意重。
每次去時園長的微笑和那些公公婆婆們慈善的眼神都會讓我們覺得暖心,我們也希望以最小程度的打擾給予最大的溫暖和關懷。一年一年他們逐漸被人群遺忘,但依然微笑的面對著生活,積極努力的在這遠離大都會喧囂的地方綻放生命的光彩,是每一個普通人值得學習的地方。
曾經有人問我,去做義工不覺得折騰時間么?可是在我看來心中的激情不曾為社會的浮躁所磨滅、力所能及的幫助弱勢群體,身心修善,更能促使自我感恩所有、珍惜當下,走進職場,希望能給予身邊的同事更多的樂觀向上、正能量。